這幾年房市熱絡,加上2023年8月上路的新青安政策推動房市價量齊揚,買氣爆量。但為了管控不動產貸款集中度,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、加上銀行限貸,未來3年全國約有40萬戶將交屋,購屋者恐怕「被推入資金斷鍊的深淵」。前知名消保官、現任消基會委員靳邦忠近日在全國地政機關精進業務座談會演講「我國房市不當交易行為之行政管制」中,就「央行限貸令與預售屋解約潮建議方向」,提出為有效解決未來因貸款不足所衍生的履約問題及交屋糾紛,呼籲政府應檢討預售屋解約與讓渡限制,增設「非投機性減價讓渡」除外條款,由賣方以有條件減價方式自行尋找買家,尊重自由市場讓房價自然回落。
        2024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,金融緊縮,提高自住以外購屋者的貸款成數門檻。靳邦忠說,央行政策對於抑制房市投資炒作,算是很精緻的設計,預期對於近年火熱房地產市場,將造成一定的衝擊,而內政部國土署彙整的使照數據推估,未來三年預計有「近40萬戶」史上最大交屋潮,又碰上史上最嚴峻的貸款問題,壓力正在迅速堆疊。
靳邦忠表示,這幾個月房市走冷、買氣弱,新建案以低首付、送裝潢與家電、客製化分期付款,甚至直接私下退款200萬的方式,維持房價表面高檔,對房價鬆動完全沒有影響,只是反映市場看空氛圍濃。但近年買了預售屋的民眾多買在高價位,有些人評估將來可能因個人借款資歷不足而貸不到款,或看壞前景而解約者居多,尤其去年高點進場的購屋族,今(2025)年眼見房市仍疲弱、信心動搖,他們寧願損失5%~7%簽約金協議解約,也要脫手避險。
        但2023年7月1日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法規定預售屋禁止轉讓,甚至這期日之前,不少業者也都以契約記載「為確保工程施工順利進度,及資金調度健全」,於交屋(尾款撥付)之前,不得將本預售屋買賣契約轉讓予第三人,違反約定者,業者可沒收繳價款。靳邦忠指出,這迫使即將交屋的近40萬户買受人只能選擇被業者原價買回、繳交總價15%違約金給業者,等待交屋時若貸不到款而致違約被業者没收訂金,或看著房價已大跌、仍要交屋且不能提前買賣...等不合理現象。
        因此,如何使房價回歸到市場上合理價格,回饋於想真正的消費者,並維持市場公平的交易秩序,是目前主管機關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靳邦忠建議,政府應檢討預售屋解約與讓渡限制,由賣方以有條件減價方式自行尋找買家,尊重自由市場讓價格自然回落,而非「由建商回收、消費者單方面損失」的不對等情況。他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,內政部112年修正《平均地權條例》增列禁止預售屋轉讓條款時,列有因失業、重大意外事故等6大項特殊情況導致經濟困難者,允許自住型消費者得進行非投機性換約,避免鉅額違約損失,除外規定唯獨漏列「減價賠售」事項,如能增列「非投機性的減價讓渡」除外條款,讓「低於原買賣契約總價金xx%以上者」可進行換約,建議直接由主管機關逕予訂定5、8、10%擇一公告,以兼顧法、理、情。
        靳邦忠強調,上述建議並不是在幫投資客解套,而是回歸自由經濟市場以及契約公平精神,同時不用修法,而是以直接公告增設除外條款的方式處理,也是目前突破法規現況瓶頸最簡潔的立法技術。他呼籲政府,房子是人民的基本需求,不是資本逐利的遊戲棋子,多年來政策不積極導致炒作房地產,使得房價高不可攀,造成年輕人無力買房不敢成家,儼然己成為國安危機,而當法律為了防炒作而設限時,也應該同時設想到當市場反轉、經濟困難時,消費者的退場機制在哪裡?面對實際上擺在眼前近40萬户的交屋潮,應嚴正以對尋求如何解決問題,設法讓每一位走進售屋中心、懷抱購屋夢的民眾,不再被迫成為房市制度與法律系統性失衡下的犧牲者。
        靳邦忠指出,上述這項建議涉及房市政策制訂,主管機關應審慎應對,也已引起與會全國各地政主管關注,就看後續如何進行;如果三年內能讓近40萬戶消費者中,因政策調整導致貸款不足無法履行預售屋契約者「有條件願意減價讓渡」於市場自由買賣,則「國內房價反轉、回落合理房價趨勢,將逐步成形」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reurl.cc/rY4Za4